【资料图】
□唐山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 袁宝坤
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,我时刻秉承着用爱养育、用心教育的宗旨,通过游戏化的活动,创设倾听、自主、多元融合的游戏环境,促进孩子们的全面发展。每个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座大大的迷宫,在找寻“出口”的成长过程中有无数条线路,每一个孩子的行走路径都不同,他们在探索中不断地成长、不停地收获,最终获得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与体验,找寻到属于自己的出口。
我们大一班区角里迷宫玩具路线图弯弯绕绕,复杂难辨,令孩子们着迷。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中指出,教师应发现和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,采用小组或集体的形式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,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,提出问题、分析解决问题,拓展提升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经验。对于大班幼儿来说,正是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时期,同时也是感受二维世界变为三维世界的空间变化的关键期,而且建构游戏的前期经验也足以支持孩子们进行迷宫游戏。于是,一场迷宫大玩家主题活动由此开启。
4月13日,孩子们开始在纸上设计出自己喜欢的迷宫图案。通过观察孩子们的图画作品,我发现,每个孩子对于迷宫都具有个性化的理解,能用较流畅的线条绘制出类似迷宫的线路轨迹。但是,线路表征仅仅停留在形上,不同个体对迷宫外形的感知并不相同,整体看来孩子们对于迷宫的认知依然是模糊的。于是,我通过投放同伴互评记录表,让孩子们看看谁设计的岔路多,谁的迷宫图体验感更强,孩子们在交流中都为好朋友的迷宫图提出了修改意见,随后,孩子们又提出想进行二次尝试设计。这一次,孩子们对于迷宫的感知经验已经由表及里,能清楚表征迷宫的出入口、岔路、陷阱等基本要素。我还发现孩子们喜欢用指玩方式进行游戏,如果路线图走不通时他们会想办法修改,但是记号笔的不可修改特性影响了幼儿对于空间布局的表征。
4月14日,我在班里通过投放乐高积木、超轻粘土、冰棍棒等可调整材料组织区域活动,支持他们边设计边调整的愿望,但是小贝发现,在桌面上搭建迷宫由于场地有限,材料总是掉落在地上。他笑着对我说:“袁老师,能不能让我们去大教室的地面上搭建积木迷宫呢?那样就不会让迷宫掉下去了!”我欣然答应了。
3天后,孩子们到大教室里进行地面积木迷宫搭建。搭建中,由于大教室地面太大,孩子们不能清楚完整地看到迷宫全貌。这时,聪明的嘉钰提出,如果像老师一样站在高处就能看见全部迷宫造型了。于是,嘉钰就作为小小指挥家站到了桌子上,进行总体指挥。回到教室进行视频回顾分享时,嘉钰也把她想到的好办法分享给了班里的每个宝贝,大家连连给她鼓掌。这时孩子们的建构兴趣意犹未尽,并向我提出能不能去更大的场地进行更大的迷宫搭建。墨宝说要不然去操场搭一个超级迷宫玩,孩子们异口同声赞成。第二天,我们又转战操场,孩子们找来了户外活动中使用的龟壳、小跨栏等各种材料进行组合搭建。由于操场比较大,他们又提出分组进行小型迷宫搭建,最后把通路打开合成一个巨大迷宫。第一次搭建完成后,孩子们回到班里视频分享搭建故事,张莀熙提出还想再多建一些迷惑路,增强游戏的体验感。我们便在操场上进行了第二次迷宫修改建构。从作品看,孩子们的材料选择更加多元,更有目的性,每个宝贝对材料的拓展性运用有了较多的思考,迷宫中增设了障碍物、陷阱,增加了游戏的难度。
几天时间里,我一直追随孩子们的兴趣,主题游戏经历了从桌面到大教室再到户外操场三个场景转换。过程中,我通过不断观察分析孩子们的作品和谈话,作出正确价值判断,及时跟进节点性集体活动,让整个迷宫大玩家活动更有层次性和趣味性。每个孩子在整个过程中在都在成长和进步,透过孩子的作品我看到了他们的合作、探究、想象、表征、空间思维等多元能力的发展。在我看来,每个孩子都是自我成长和发展的建构者。作为教师,我们要倾听他们沉醉于游戏时的最美好的语言,发现每一双独特的眼睛,未来我还将继续培养自信、乐观、勇敢,富有创造力的新一代。